close


推動創新教學及翻轉教育而享譽全球的哈佛講座教授馬佐(Eric Mazur)到清華大學,對校內近4百位師生演講,講題為「全腦開發:翻轉教學以啟發創新」。他的簡報檔中令人意外地出現了中文字「學問」,他說,中文說得好,「學問」就要從問中學,老師教、學生聽的傳統單向教學方式也必須改變,「透過創新的教學方式,才能教出未來的創新者。」

馬佐指出,在過去的50年,已有許多低階的工作被機器取代,他能預見,未來50年還有更多的工作要被人工智慧及電腦取代,甚至包括律師、醫師的部分工作。大學校園應該加快腳步改變教學,要教學生解決問題、教他們人工智慧做不到的東西。

馬佐秀出一張老照片,顯示當年他取得博士學位、剛開始教書時,採用的就是他的老師教他的方法,而他老師的教法則跟全球第一所大學、創立於11世紀的義大利波隆那大學的教法相仿,老師在講台上口沫橫飛,學生坐在台下安靜聽講並抄寫筆記,「學生必須購買指定教科書,但我自問,學生為何要聽我講他們明明可以自己閱讀的內容?」。

教學過程中,馬佐逐漸體會,思考是學習很重要的過程,但在課堂上「聽」與「想」卻難以兼顧,「我曾以為我是教得最好的物理教授,我的解說清楚明暸,學生的教學評價分數很高,但檢視學生到底學到了什麼,我才明白這一切不過是表象。」

馬佐發展出的教學方法,可分解為「老師提問→學生安靜思考幾分鐘→用按鈕或手機答問→學生彼此討論→重新作答→老師解答」幾個步驟,不斷重覆提問到解答的步驟。前提是學生在課前必須預習,如看老師的提供的筆記或磨課師線上課程。

透過這樣的步驟,馬佐發現,他花10分鐘精闢講解,但台下學生卻仍一臉疑惑的題目,卻在教室亂成一團,七嘴八舌討論2分鐘後,學生們臉上露出了「喔,原來如此」那種恍然大悟神情。而且A學生幫B了解,C學生協助D解答,B與D不懂的地方可能完全不同卻都得到幫助,學生們在發現同儕比自己更懂之後,也會產生動力,努力想跟上。

荷蘭籍馬佐也突然秀中文,講出標準發音的「三人行必有我師」、「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」,以說明他的教育理念。他還說,中文所稱的「學問」二字,其實很有意思,就是要從問中學,與他摸索多年得到的體悟不謀而合。

哈佛講座教授馬佐(Eric Mazur)到清華大學,對校內近4百位師生演講,他說,中文說得好,「學問」就要從問中學,老師教、學生聽的傳統單向教學方式也必須改變。圖/清大提供
分享


哈佛講座教授馬佐(Eric Mazur)到清華大學,對校內近4百位師生演講,他說,中文說得好,「學問」就要從問中學,老師教、學生聽的傳統單向教學方式也必須改變。圖/清大提供
分享


哈佛講座教授馬佐(Eric Mazur)到清華大學,對校內近4百位師生演講,他說,中文說得好,「學問」就要從問中學,老師教、學生聽的傳統單向教學方式也必須改變。圖/清大提供
分享


C90614B412C513B8
arrow
arrow

    xljf39tz3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